中国期货市场的盲目发展阶段(1993~1994年)

2018-10-06 15:59:40 字号:A- A A+ 阅读字体


随着中国期货市场的推进,不少地区都在进行建立期货交易所的尝试。特别是外盘期货交易业务在国内悄然兴起,推动了国内期货交易市场的迅速膨胀,此时“期货热”的兴起,在某种意义上推动了中国期货交易市场的快速发展。但是,“期货热”所造成的后遗症也是多方面的,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期货交易业务的发展。

随着中国期货市场的推进,不少地区都在进行建立期货交易所的尝试。特别是外盘期货交易业务在国内悄然兴起,推动了国内期货交易市场的迅速膨胀。从1993年开始,标有“交易所”名称的期货交易市场大批出现,各地纷纷批准成立期货经纪公司。

国内期货的盲目阶段.jpg

到了1994年5月,自称为“期货交易所”的市场已经扩大到约40家。这些交易所有近50个可进行期货交易的上市品种。同一时期,400~500家期货经纪公司先后成立,并接受3万多名客户的委托,这些公司有144家取得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布的营业执照,其中又有110家可从事境外期货交易业务。

在全国众多期货经纪公司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境外商人打着合资旗号开办的,也有一些是挂着国营公司的牌子而实际上由港台期货公司进行操作;有的直接骗取客户的保证金后逃跑,有的与境外期货交易公司私下对冲,有的利用时间差吃点。凡此种种,无不给客户造成巨大损失,导致外汇的大量外流。在“期货热”中,国内开展境外期货交易业务的经纪公司并不是境外期货交易所的会员,它们尚需委托境外期货经纪公司进行代理,才能进入境外期货市场。这样,在客户、境内期货公司与境外期货公司之间便形成了多级代理关系,客户的指令要经过多级代理商的传递才能最终进入交易市场。这在瞬息万变的期货市场中必然会给客户造成巨大损失。更有甚者,国内外的一些不法分子,借中国期货法规体系不健全之机,骗取客户保证金。

骗取.jpg

这个时期各类期货交易事件层出不穷,盲目泛滥的境外期货、地下期货鱼龙混杂,期货经济纠纷比比皆是,中国期货市场建设一度一哄而起,导致了盲目发展的混乱状况。交易所林立,自然就存在着竞争,为了扩大交易,吸引交易,纷纷开发了新的期货上市品种,其中有许多是不规范、不合标准的。这种盲目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主要是权威价格不能形成。由于交易所增加交易品种有限,造成了交易分散。交易量不能达成规模,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无法发挥。

从国际期货交易业务经验与教训来看,由于境外期货交易业务风险极大,许多国家都对从事境外业务有严格的限制。比如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恢复期货业务后,主要从事国内期货交易业务,直到最近,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以及期货交易与监管经验的不断丰富,才逐渐放开限制,允许进行有限的境外期货业务。据统计,在期货纠纷案中,80%是有关外盘期货交易的。尽管在外盘期货交易中产生了不少问题,但我们并不能否认在这一阶段涉足的期货公司和外盘期货交易对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推动作用。比如成立于1992年12月的中国国际期货经纪公司,拥有芝加哥商业交易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及纽约商业交易所3家交易所的交易席位,在1994年实现了由以国外盘为主向国内盘转移的重大调整。在从事外盘交易过程中。中国国际期货经纪公司为中国的期货经纪行业锻炼出了一支精干的经纪人队伍。

“期货热”的兴起,在某种意义上推动了中国期货交易市场的快速发展。但是,“期货热”所造成的后遗症也是多方面的,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期货交易业务的发展。

国内期货的阻碍.jpg

期货金石 文/来源 期货开户网